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利文化 >> 水利百科 >> 水利论坛
探析水文化体系的建构问题
发布时间:2013-05-10 字体显示:

        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和有生命力的水文化体系,是水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础工作。

  推进水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对水文化体系建设目标、三部分内在联系、与区域和流域子文化和水利行业整体文化等方面的认识问题。

  水文化体系包括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中层的制度文化层面和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等3个子系统。这也是所有文化系统本身的基本结构。

  2009年11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首届全国水文化论坛上提出,要“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同时,他还提出了水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体系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3个部分组成。

  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和有生命力的水文化体系,是水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础工作。然而,笔者最近研究见诸媒体的10个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发布的水文化建设纲要或贯彻落实意见,却发现存在忽视水文化体系建构的问题。其中,只有两个单位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建立本区域或流域的水文化体系;而在这些纲要文本的“水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中,都缺少建构水文化体系任务的条目。需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单位趋向于“大力提升水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等物质载体和显性存在的建设,忽视了对水文化体系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精神文化体系,尤其是理念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2012年10月17日,水利部水文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水文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基本形成水文行业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体系”。在其主要任务中,提出了“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紧密结合水文行业实际,建设以行业核心价值观、水文精神、行业使命、共同愿景、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水文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水文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重大问题;不断丰富水文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水文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等体系建构任务。随后的11月2日,水利部水文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水文基础设施建筑外观形象设计的通知》,明确提出“进行统一的水文基础设施建筑外观设计,在全社会树立标准、庄重的水文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其的认知度,更有效地保护水文设施”。

  笔者认为,这是水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创新。部水文局水文文化体系的建构思路和做法,将对整个水文化体系以及各省市水利部门和流域机构水文化体系、子行业水文化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推进水文化体系建设必须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一是对水文化体系建设目标的认识。水文化体系的建构不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是因为水利行业不是文化艺术行业,而是从事水资源控制、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单位集合。因此,水文化体系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强素质,解决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水利人的现代化问题。而水利人的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另一个是外树形象,解决水文化外溢效应问题。水文化外溢效应,具体到水文化实践中,是指水利行业内部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外部影响。例如,新的治水思路和水生态文化等水利价值理念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水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对社会公众审美需求的满足等。

  二是对水文化体系三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水文化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大结构要素,即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精神文化要素组成,并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整体。在这个体系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反映并受制于精神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折射。其中,物质文化靠精神文化推动,制度文化靠精神文化去建构和评价;精神文化是体系中最深层、最具稳定性和最有决定力的因素,是整个水文化体系的核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准确把握这三部分的内在联系,才能推进水文化的体系化建设,从而发挥其指导、改善、凝聚、激励、约束、推动、保障等功能,并由此形成水文化的系统动力。

  三是对水文化与区域和流域子文化和水利行业整体文化与其子项文化关系的认识。水利行业组织结构复杂,层级关系繁多,所属单位性质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任务职能各异,地域分布广阔,历史各不相同,这些特点决定了体系结构的复杂性和层级性。水文化建设应当在内涵与外延上准确定位水文化及其各区域和流域子文化、整体文化及其各子项文化,实现水文化体系的系统、严谨、健全与完备。这是水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内在需要,也有助于构建整体联动、上下互动、立体式多层次的水文化建设格局。

  构筑水文化体系必须建立三大系统

  任何文化都是一个系统,都由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组成。从文化自身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划分,水文化体系包括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中层的制度文化层面和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等3个子系统。这也是所有文化系统本身的基本结构。

  一是提炼精神文化,建立价值理念系统。精神文化是水利行业或组织在工作管理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理想道德总和,是水文化体系的核心和最本质体现,是形成水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这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精神、道德等。其中,构建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和整合作用、符合水利发展要求、全体职工认同的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水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没有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牵引,水文化体系无法建成。

  二是完善制度文化,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制度文化是体现行业或组织文化特色各种规章制度和成员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体现行业或组织体内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以及典礼、成员管理与培训等方面。制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向物质文化转化的中介和联结的纽带。水利行为规范是水利行业或组织期望本组织或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水文化建设的最重要载体,包括组织行为、职工行为、服务行为、团队管理、教育培训、典仪风俗、媒介行为等规范。其中,行为规范系统建设是水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

  三是打造物质文化,建立形象展示系统。物质文化是由水利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水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化形态,是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也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条件;能折射出行业或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包括水利的环境、器物、标识等。物质文化建设使水文化成为“看得见”的文化,能将理念具体化,观念形象化,增强水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是水文化落地的重要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水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图景设计和实施,应当体现精神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

  泛社会的“以水为载体”的水文化研究通常是“碎片化”研究,一般并不注重体系建设,也不可能完成体系建设任务。当前,我们应以水利行业文化、水生态文化和水利组织文化等三个方面为主线,分别构筑三条主线体系,是水文化体系建构的最理想方式,也是能够和陈雷部长提出的“四个结合”匹配的文化体系。就水利系统内部而言,已经有水利组织文化建设等成功经验,如小浪底文化体系、汉江集团的“汉江之蕴”文化体系、广西水文文化体系等。同时,在推进总体水文化体系建设时,要选择若干水文化建设基础较好的省市和若干子行业,建设区域水文化体系和子行业水文化体系样板,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级水文化体系建设。(摘自水利宣传与水文化网)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