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河务局 孙凤祥
一、水文化的概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春秋时期古人就曾有这样的记述,《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综观世界文化源泉,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枯荣消长明显地影响了古巴比伦王国的胜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黄河、长江,则滋润了绵远厚重的中华文明。
可以这样理解,水文化是对传统水功能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其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二、水文化的作用。
水文化的作用离不开水的作用。
首先生命离不开水。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所以生命从起源开始就离不开水;生命体内有50%-8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细胞内含量最多,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水是无机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理想的介质;结合水主要通过氢键与其他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结合。水的很多特性符合生物生存的需要。水是极性分子,由于水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适合于在植物体内的导管中运输,适合于血液在动物体内的流动,适合于大江大河的奔流不息。
其次,水有清洁作用。水可以清洁空气,也可以荡涤尘埃,水还是生活洁净的必须用品。
第三,水可以去除污秽,水亦可以陶冶情操。孔子著名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说明人的性情和山水等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凡的旅游胜地都是和水有缘,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推崇好的风景要有有山有水,厅台楼阁,讲究错落有致,体现一种文化氛围。在苏州、杭州一带的旅游景点都可以看见这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景致。在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元素。水不但能以自然属性来装点美化城市的景致,还能以文化属性来提高城市景观的品位。水往往成为城市景点设计中的神来之笔、点睛之笔。
第四,水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能源。在工业生产中,水和石油一样是工业的血液。人们根据水的流体性能和传热、冷却特性,把水大量地用于纺织、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各行各业。在电力生产中,无论是火力还是水利发电,都是通过水把动能、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可以说水是间接的能源;在制药、食品、酿酒等行业,水又是重要的原料,……由此可见,离开水这种特殊的资源、社会生产这架机器根本无法运转。
水还有许多作用,这里不在一一列举。水文化的作用旨在让人们了解水、认识水、认识水的重要性,从而在生产生活中、社会活动中爱惜水、保护水。比如:
1.把水文化贯穿于城市规划中,在规划中要注意水功能的合理分区,并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支持、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流域功能区划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
2.把水文化溶入到城市景观建设中,挖掘和突现其文化内涵。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建设了一批美丽的亲水景观。今后在这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3.把水文化展现在旅游经济的运行中,二者相互促进。
4.适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水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人民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水文化建设的队伍中,促进水文化的发展。
5.在进行水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加强防洪建设,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三、水文化的发展。
水文化研究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水文化将在满足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中国当代水文化研究内容的创新将会赋予水文化新的时代的要素,丰富和拓展它们各自的内涵和领域,以体现当代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会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化的需要。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会进一步确立。"除水患,兴水利"、"天地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水利"以及"人类与水和谐相处"都是水文化价值的核心部分,笔者对这一理论非常赞同。[Page]
四、水文化与防洪建设。
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治水传统和抗洪精神,因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水文化。从共工“雍防百川”到大禹“开掘九川”;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到刘彻指挥堵复瓠子决口;从潘季训治理黄、淮、运,到近代的李仪祉水利报国。在一定意义上讲的都是体现抗洪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创造和传播中国水文化的代表人物。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防洪建设成就,谱写了防洪建设的新篇章,昔日“三年二决口”的旧黄河以及长江、海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已是岁岁安澜!
水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水精神或水利精神,它是水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感悟或体验,或者说是人们赋予水的某种灵气。其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也是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实践中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水精神是水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而抗洪精神正是水精神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1998年我国人民在战胜历史罕见洪水中表现出的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水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是试图把水文化作为人、水、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和支撑点,以水为出发点,研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人们对水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同时,又以文化为立足点,探索水理论,认识水贡献,发扬水精神,树立水形象,提高全社会的水意识。通过对上述努力,在全社会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水文化"旗帜,激励人们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水利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顺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中华水文化,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